本文發表佇 2023 年《歌仔冊年刊》第三期,頁 121-122。
現代 ê 臺語教育,先生咧教變調規則 ê 時,步頻是共臺語普通腔(GT)陽平第 5 聲變做中平調 ê 第 7 聲(5 變 7),論真,GT 也有一半个仔變做低調 ê 情形(5 變 3),《教典》ê 音檔說明也有注意著只一點。
其他 ê 例可比講:【菩(phôo)薩】、【螺(lôo)絲】、【黃(hông)昏】、【皇(hông)上】、【蒙(bông)古】、【盲(môo)腸】、【蘋(phông)果】、【瓊(khîng)花】、【提(thê)供】、【提(thê)早】、【提(thê)議】、【提(thê)高】、【提(thê)懸】、【提(thê)起】、【提(thê)親】、【存(tshûn)範】、【存(tshûn)心】、【存(tshûn)死】、【擂(luî)鼓】、【蓬(hông)萊】、【寧(lîng)可】、【巉(tsâm)岩】、【不而(jî)過】、【圖(tôo)書館】、【未曾(tsîng)未】、【從(tsîng)到今】、【閩(bân)南語】、【姑不而(jî)將】、【阿彌陀(tôo)佛】、【連(liân)……都……】。
另外,有寡所在 ê 地號名,hit 个地頭 ê 腔口是偏漳腔,陽平變調原則上是變做中平調(5 變 7),毋拄拄著亻因家己 hit 个地號名,陽平煞變做低調(5 變 3),可比講【恆(hîng)春】、【臺(tâi)中】。
有寡偏漳腔 ê 人咧講【臺北】tsit 个地號名 ê 時也有 tsit 號情形,共【臺北】ê 前字變做低調,tse 也是受著臺北傳統 ê 優勢腔(偏泉腔)所影響。
【黃昏】照講也是因為臺語歌曲〈黃昏的故鄉〉ê 因端,因為早期 ê 臺語歌曲多數是佇泉腔區所創作--ê,歌手多數是呼偏泉腔 ê 腔口,本身母語若毋是偏泉腔--ê,嘛定定會受著泉腔人 ê 影響綴泉腔人共陽平變做低調。
《教典》所收 ê【陷眠 hām-bîn】,《廈英》、《臺日》計是記「hâm-bîn」,漳北一般是講做「kue-bîn」(平和鼻化讀做「kuenn-bîn」),所致僫得判斷前字是「hâm」抑是「hām」,臺語普通腔講做「hām-bîn」,也有可能是只个類型。頭字有先進主張是「𡪁」,《康熙字典》:「【玉篇】午含切【集韻】吾含切。丛與啽同。寐中語也。一曰寐聲。」《教典》所收 ê【強(kiōng)欲】,原型照講也是【強(kiông)欲】,GT 前字變低調。
『壁虎』ê 臺語,《教典》寫做【蟮蟲仔】,頭字主音讀記陽去 ê 「siān」,第四音讀記陽平 ê 「sîn」,方音差表宜蘭偏漳腔記陰平 ê 「sin」,高雄混合腔、馬公偏泉腔記陽去 ê 「sīn」,論真也是只个類型,音讀是陽平 ê「sîn/siân」,漢字應當做【檐/簷】,【檐/簷】是〈以〉母字,白讀棧有讀做擦音聲母/ts-/、/tsh-/、/s-/,可比講:榕、延、蠅、颺、癢、翼、液、鹽、養......,【檐/簷】屬〈咸開三〉,韻母照常例是/-iam/,因為受著後壁【蟲 thâng】字聲母的逆向同化,【檐/簷】鼻音韻尾音讀變做/-n/,。
tsit 款陽平變調出現個別無一致性 ê 情形,閩南語 ê 原鄉漳北地區也 sâng 款存在。
可比講【寧可】,這是一个泉腔特徵詞,在來漳廈音次字計讀做「khóo」,口語無讀做「khó」,照講就是種對三邑泉腔 ê「khónn」,鼻化脫落了後 ê 結果,《臺日》有記「lîng-khó」,註明是文讀詞彙;啊若頭--字,唐山 ê 漳北、臺灣 ê 宜蘭變調了後照常是呼低調,無變做中平調,就是「泉來詞」的因端,臺語普通腔一般讀做「lîng-khóo」,頭--字也是變低調。
俗語【魚還魚、蝦還蝦】ê【還】,《教典》ê 釋義做『表示劃清界線,各自歸屬』,《教典》、《臺日》、《廈英》攏是標陽去「huān」,《廈英》另外有註明「some are also pronounced "hoân".」,《教典》註明只个「huān」寫做【還】是替代字,毋是本字。總--是,漳北、宜蘭變調是呼做中平調,所致只个動詞應當是陽平,主流 ê 閩南語、臺灣話變調了後變低調,也是頂懸所討論 ê 類型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