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楹仔 ênn-á】:「廳堂前的直柱,後泛指柱子。」???

楹仔.jpg

   傳統漢式建築的【棟路 tàng-lōo(結構),屋頂下平行於面闊的樑木稱作【桁仔 înn/ênn-á】」,《教典》將「桁仔」寫作「楹仔」,且《教典》原本對於「楹仔」的釋義為「廳堂前的直柱,後泛指柱子」,這條釋義完全被華語的『楹柱』所誤導,不料社會上的臺語人還真有人是如此認為。實際上,閩南語的「înn/ênn」是指「支撐屋頂的下方樑木」,並不是指「柱子」,經筆者建議後,已於2014年年底的字音修訂會議修正。

  然而,雖改作「橫梁。建築中橫向支撐的構造。」卻仍不如筆者原先的建議「支撐屋頂的下方樑木」來得貼切,因為傳統建築中的【壽樑 siū-niû/niôo】、【燈樑 ting-niû/niôo】、【𨑨迌樑 thit/tshit-thô-niû/niôo......等皆是「橫向支撐的橫樑」,但是卻與înn/ênn」天差地別。「支撐屋頂的下方......」或「屋頂下......」是 keyword

 

 

  此外,「înn/ênn」的本字應為「桁」,按《廣韻》:「桁,屋桁,戶庚切又戶剛戶浪下孟三切。」《玉篇》:「屋桁,屋橫木也。」「戶庚切」反切上字「戶」屬「匣母」,「匣母」本有白讀為零聲母的涵字,ex.(ôo)、學(o̍h)、紅(âng)、洪(âng)、換(uānn)、活(ua̍h)、何(uâ),反切下字「庚」屬「梗開二」,其涵字本有「-inn/-enn」的白讀韻母,因此「桁」字可為白讀音的「înn/ênn」,音義俱合。

 

  而「楹」字,《說文》:「柱也。」可見用「楹」來表示「înn/ênn」,極為不妥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千の風 的頭像
    千の風

    Tâi-gír

    千の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