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相片一】彰化市天公壇(元清觀)ê捐金碑記。
「〡〢〣〤〥〦〧〨〩」只種數字,咱ê話號做【碼子 bé-tsí】、【碼仔 bé-á】、【小碼 sió-bé】、【細本碼子 sè/suè/serè-pún-bé-tsí】,因為起源佇中國ê蘇州,所致一般ê華語是號做「蘇州碼」。
tse是一種傳統記數ê方法,臺灣較早(尤其是日本時代以前)若有咧做生理ê家族,佇亻因ê數簿內底攏看會著,佇現tsú時一寡古蹟ê碑文,咱也看會著用碼子刻斯當時寄付或--者是開銷ê錢額,可比講彰化ê天公壇(元清觀)、干豆ê關渡宮;2007年我捌去新加坡做調查,現tsú時新加坡ê唐人,佇亻因會館(廟寺)ê數簿,iu原有「拍碼子」咧記數。
因為「一、二、三」攏是徛劃ê「〡、〢、〣」,為著欲phiah免只三碼相連ê時會hut做伙,所致用橫劃「一、二、三」kap徛劃「〡、〢、〣」相隔開,有「一、二、三」只三个數字ê第一个數字用徛劃,第二个用橫劃,第三个用徛劃,以此類推。可比講「21」愛拍做「〢一」,以免拍做「〢〡」煞kap「〣(3)」hut重耽--去,「4,312」愛拍做「〤〣一〢」,以免拍做「〤〣〡〢」hut做「〤〣〣」--去。
「拍碼子」ê時,頂逝是記數值,下逝是記量級kap計量單位,一般ê數量級干焦拍上大位ê數量級,較細位ê數量級毋免拍--出來。可比講【相片二】是「60箍」;【相片三】下面計共平「69兩284」;【相片四】由右至左分別是「824箍」、「324箍7」、「41箍」、「51箍1」、「35箍2」;【相片五】由右至左分別是「7兩」、「6兩14」、「7兩12」、「5兩6」。
蕭平治老師講亻因老爸是講做「臺灣碼」,毋拄種个(tsióng-ge)符號並毋是干焦限定佇臺灣tsiah有咧使用,中國南北、香港、澳門、南洋計有咧使用。有一遍,阮老爸咧說日本話ê假名,伊說做【碼仔字 bé-á-jī】;本文咧討論ê主題,伊說做【碼子字 bé-tsí-jī】。阮二叔講伊國校五年ê數學,課本iá有咧教「碼子」,阮老爸娶某ê時,阮俺公開ê菜單嘛是計寫「碼子」。
「壹貳參……」只種大寫ê數字,咱號做【大本字 tuā-pún-jī】、【大本碼 tuā-pún-bé】、【大本碼子 tuā-pún-bé-tsí】;「一二三……」只種小寫ê數字,號做【小本字 sió-pún-jī】、【細本字 sè/suè/serè-pún-jī】、【小本碼子 sió-pún-bé-tsí】;佇《廈英》有記「toā-pún, large capital;」,《增補廈英》有記「toā-pún (+ S.) jī, capital letters. sió-pún-jī, small letters. toā-pún (+ S.), large capital.」,可見在來咱ê話,大寫就號做【大本(字)】,小寫就號做【小本(字)】,嘛用佇羅馬字ê大小寫。另外,「123……」只種Arabic numerals,咱號做【紅毛碼 âng-mn̂g-bé】、【番仔碼子】、【碼子字】。
【相片二】鹿港《石龜瑤林祭祖記事錄》大正9年(1920)記事。
【相片三】明治29年(1896)鹿港謙和號碼子單。
【相片四】明治30年(1897)「重修關渡宮碑記」。
【相片五】明治31年(1898)彰化天公壇(元清觀)捐金碑記。
【相片六】昭和5年(1930)「鹿陶洋江氏祖厝建造碑記」。
【相片七】漳州銅山(東山)關帝廟光緒34年(1908)ê捐金碑記【何煒翕】。
【相片八】澳門哪吒古廟光緖29年(1903)「關帝潤誕哪咤奠土建醮演戲巡遊進支數目列」碑記。
【相片九】澎湖西吉嶼池王廟昭和四年(1929)「丁卯年眾弟子在池王廟出會捐緣重新廟里」碑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