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刊載於2015年《臺江臺語文學季刊》15,臺南市政府文化局。
七娘媽生
許嘉勇
舊曆 ê 七月初七號做【七夕 tshit-si̍k/sia̍h】,講是【牛郎 gû-nn̂g】kap【織女 tsik/tsit-lír/lú/lí】[1]」一年內唯一會用得相會 ê 日子。若照咱民間 ê 例,七月初七是「七娘媽生」,「七娘媽」就是天公伯--仔 ê 第七个查某囝-織女,阮鹿港在來流傳 ê〈普度歌〉也有唱著:「……初七七娘媽生……」。
佇「七娘媽生」只一日,逐口灶計愛來拜「七娘媽」,照阮塊(tèr/tè) ê 例,佇八仙桌中央(tshāi)一座「七娘媽亭(tân)[2]」,正爿花矸內底插一束圓仔花,倒爿囥一个圓盤仔,盤仔內底有圓仔花、芙蓉、鏡、紅紗、胭脂膨粉、床母襖(ó),床母襖內底有閣包胭脂膨粉,桌頂有一副牲醴(三牲)掛五果、雞酒、油飯、糖粿參五碗飯菜,一千金 kap 四只四方金,若是照街頂 ê 例,油飯 kap 糖粿計是愛攢(tshuân)七碗,阮阿母(a̋u)已經簡省誠濟--囉!
「糖粿」嘛號做「毋情願圓」,因端(in-tuann)是牛郎 kap 織女一年干焦有一過會用得來【面會 biān-huē】,挲(so)圓仔 ê 時,愛用箸揬(tu̍h)予伊 naih--落,或--者是用「大捗母(tuā-pōo-bú)」佇圓仔中央揤(li̍h)--一下,聽說就是欲貯織女 ê 目屎;咱誠濟年節、婚喪喜慶、熱鬧時攏會拜圓仔抑是攢圓仔予親情朋友來啖糝(tām-sám),可比講上元圓、半年圓、冬節圓、神明生、嫁娶、喪事接板(tsih-pán)轉--來……,干焦七娘媽生 ê 時愛創只 naih--落 ê「糖粿」,有影真正是「毋情願圓」。
一般認為「七娘媽」嘛是囝仔(kán-á) ê 守護神,所致只一日嘛愛拜「床母」,有囝仔咧睏 ê 房間計有「床母」,所致每一間有囝仔 ê 房間攏愛拜床母,一間房愛有一碗糖粿 kap 一只四方金,插三欉香,另外閣愛共床母呼請出來廳桌頂參七娘媽做陣拜,拜煞才閣請--轉去。有「請七娘(媽)絭」ê 人,只一日愛「換絭」,若是十六歲足,著愛「褪絭(thǹg-kǹg)」[3]。
拆(thiah)金紙落去燒了後,才來燒「七娘媽亭」,用紙#糊 ê「七娘媽亭」燒甲賰竹篾仔 ê 枝骨(ki-kut),路尾參床母襖包 ê 膨粉做陣擲(tàn)起去厝頂,予喜鵲叨(lo)去起造鵲橋。
[1] 老泉腔共「織女」讀做「tsik-lír」。
[2] 「七娘媽亭」ê「亭」,鹿港話讀做白讀 ê「tân」,1932 年 ê《臺日大辭典》就有收錄【七娘媽亭 tshit-niû-má-tân】,「亭(tân)」--字並且加註泉腔,福建 ê 地號名有寡遺留,ex. 仙游楓亭、杏林西亭、漳浦前亭、永春呈祥亭上(tân-tsiǔnn);阮阿祖號做「許池亭」,老勻 ê 鹿港人攏叫他「Khóo Tî-tân」,顛倒是伊 ê 一个孫(我 ê 叔伯阿叔)煞干焦會曉叫他「Khóo Tî-tîng」,孤知影「亭」--字 ê 文讀音「tîng」,毋知影「亭」--字有「tân」白讀 ê 音讀。
[3] 若照阮塊 ê 例,「拜床母」ê 期日有分做兩款:(a)「七娘媽生」參「冬節」是一直攏有咧拜床母,kàu 到我做老爸進前,阮母--仔嘛攏有咧拜,當然阮囝出世了後,定著是又閣愛攢落去拜。(b)另外一款是逐月日厝--nńg 若有鹹,雞腿共伊佮--一支,凊彩揀--一日落去拜,一直拜到囝仔十六歲【褪絭 thǹg-kǹg】,阮母--仔講按呢囝仔較好育飼。
ps.有關「絭(kǹg/kuìnn)」ê 介紹,會用得參考筆者另外一篇討論〈絭(kǹg/kuìnn)〉http://blog.xuite.net/ayung03/Ichiro/79673092。
圖 1:鹿港埔頭街拜七娘媽 ê 案桌。
圖 2:鹿港埔頭街阿婆燒「七娘媽亭」。
圖 3:阮塊拜七娘媽。
圖 4:阮塊
圖 5:我 ê 房間拜床母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