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砛簷跤 gîm-tsînn-kha】、【連簷跤 nî-ts

 

【砛簷跤 gîm-tsînn-kha】、【連簷跤 nî-ts

 

  【砛 gîm】指的是屋前的石階,通常稱為【石砛 tsio̍h-gîm】、【砛仔 gîm-á】、【砛石 gîm-tsio̍h】,比如說上頭第一張相片簷下通廊的地面,沒舖磚的部分就是【安(an)石砛】和【石砛】相連作為階梯的則稱作【砛階(kai、白kue/ke)】,【砛階】如果只有一塊則稱為【跤踏砛】

  「簷」文讀「liâm/iâm」、白讀「tsînn」,漢字或作「檐」,指的是屋簷,於屋身外設置突出的屋簷稱為【出簷 tshut-tsînn】,建築用語「封簷板」稱為【掩簷 iám-tsînn】,簷口水流稱為【簷頭流 tsînn-thâu-lâu】,【簷口 tsînn-kháuê【桁仔 înn/ênn-á】號做【簷口桁】【連 nî-tsînn】[1]、【厝簷 tshù-tsînn】就是華語的「屋簷」,偏漳腔較習慣讀作前者、偏泉腔習慣讀作後者,簷口排水的竹管導水槽稱為【連簷梘(kíng)】、【連簷筧(khiò)、【連簷槽(tsô)、【連簷溝(kau)】。

  【砛簷 gîm-tsînn則為屋前簷口到地面石階的空間(《教典》誤作「指舊式房屋屋簷下的臺階處」),砛墘 gîm-kînn為石階的邊緣,一般亦將此屋簷下的空間稱為砛簷跤連簷跤厝簷跤砛墘跤】(【跤】本有空間之義,ex.【灶跤】、【亭仔跤】、【厝跤】、【庄跤】、琉球山迎王巡(ûn)【港跤】(在海上遶全島岸邊)......,客語的「灶下、廳下、屋下、莊下」。

砛簷.jpg

  平日早晚於門口燒香祭拜的神明便稱為【簷口媽 tsînn-kháu-má】、【簷口夫人】、【簷口公】,下圖為家母於自宅早晚點香拜簷口媽。

  俗諺:【連簷水,滴原位】、【連簷水,滴砛墘】意思是「自作自受」,或指長輩如何教養小孩,日後小孩自然有樣學樣,以同樣的方式來對待自己。而【日頭照砛簷猶咧占眠床枋】,則是在罵人起床起得很晚。

拜簷.jpg


[1] 《甘字典》、《教典》皆認為「簾」字文讀「liâm」、白讀「lî/nî」,因此「簾」為「nî-tsînn」的前字;《廈英》雖收了三處的「nî-tsînn」,但前字的漢字並未交待清楚。漳南銅山何煒認為前字之「」應為「連」的白讀,如《漢語大詞典》所收之「連檐:亦作連簷1.連屋檐;屋檐。北魏賈思勰《齊民要術造神麴並酒等》:地窖着酒,令酒土氣;唯連簷草屋中居之為佳。唐朱景玄〈雙櫧亭〉:連簷對雙樹,冬翠夏無塵。」筆者較傾向何偉之說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千の風 的頭像
    千の風

    Tâi-gír

    千の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